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明天正式开放!幕后团队揭秘

狄竞 直新闻 2022-07-22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历时五年规划建设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为香港回归25周年锦上添花。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五年来,博物馆的筹建获得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在“背靠祖国、根植香港、放眼世界”的宗旨下,具备丰富国际视野与文化多元性的管理团队已做好准备,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积极开展文明互鉴与对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坐落维港之滨 现代都市与传统文化的美妙对话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坐落在西九文化区西端的维港之滨,占地约1.3万平方米。大楼状如方鼎,以紫禁城颜色为主色调,参照中轴线布局向高空发展。整栋建筑三面环海,九大展厅层层递进,三大中庭与户外空间相连,让观众在欣赏文物展品之余,还可饱览西九文化区的天际线乃至大屿山的亮丽景致。博物馆也由此成为香港现代都市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一次美妙对话。


国宝文物南行两千公里亮相香江  讲述香港与故宫“渊源”

一路向南跨越超过2000公里,北京故宫博物院合共914件藏品自5月份陆续抵港。这是北京故宫自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其中,“国宝”级别的国家一级文物共166件;《雪江归棹图卷》、北宋定窑瓷孩儿枕等绝大部分珍贵藏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公开亮相。


眼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切准备就绪。副馆长王伊悠是布展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日前,她带领直新闻记者参观了主要展馆,并详细介绍了代表性展品及香港与故宫之间的渊源。


“我们第三号展厅主题叫 ‘凝土为器’,是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的一个展览。这里面一共有196件陶瓷器,其中有近50%都是国家一级文物。”王伊悠指着细腻灵动的孩儿枕向记者生动讲述:“你看看孩儿枕这个头发多么精彩,(工匠)是用一个像梳子一样的东西来刮的纹路,可是刮的时候他特别小心,所以这件作品是有神韵的,绝不呆板。”


谈及香港与北京故宫的渊源,王伊悠介绍称,上世纪50年代,大批海外国宝经香港”回流”祖国,唐代韩滉的著名画作《五牛图》就是其中重要一件。“当年中央政府成立了秘密收购小组,在香港爱国人士的大力援助下,成功将这幅传世国宝带回了故宫。今天,《五牛图》才能有机会再度回到香港与观众见面。”


“希望香港用你们的方式去办展览

这批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各就其位、等待观阅,于香江之畔开启传承之旅,门票销售的火爆程度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陈智思的意料之中。“我们开售门票好几天了,反响非常好。(前两天)我们差不多卖出去近五万张门票,我有信心,这个吸引力会持续下去。”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陈智思,2018年起出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表示,作为香港回归25周年献礼项目,这座世界级的中国文化艺术博物馆如期开幕,令港人自豪也备受鼓舞。“之前去北京拜访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前)院长单霁翔明确告诉我,希望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去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不单只是香港人,(而是)全世界的人,去欣赏认识故宫文化。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动力。”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由香港赛马会拨捐三十五亿港元兴建。对于“故宫来到香港”的意义,赛马会行政总裁、德裔人士应家柏的看法与陈智思颇为相似。“我认为故宫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之一。我想找到香港的本质,了解中国的历史。故宫博物馆是将中国文化和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理解带到香港的“锚点”之一,我们将进一步作出更好的诠释,”应家柏如是说。


“十四五”规划擘画“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蓝图

2017年6月29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香港特区政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签署《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也是在那年夏天,习近平提出,希望香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中西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有人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便是习近平主席送给香港的一份“历史厚礼”。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自2015年底开始参与博物馆的筹建工作。1981年冬天,还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本一年级学生的他,第一次到北京故宫参观,就被深深震撼。从那以后,他也成为故宫文物多次赴港展览的关键参与和见证者——其中便包括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由他带头提交方案、促成《清明上河图》赴港展出,引起香港社会轰动一时。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吴志华认为,这既是香港的使命,也是香港的机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未来的行稳致远,离不开三组关键词:背靠祖国、根植香港、放眼世界。”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成果的经典代表,故宫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养分。面对新时代、新观众,如何利用好国家的支持,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内涵呈现出香港特色的新表达、新思考,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团队念兹在兹的命题。好在吴志华对“传承交流”的使命很有信心,因为博物馆不单有独具香港特色的策展理念和手法,更有一支专业可靠的团队。


在约150人的团队中,既有来自内地与香港本土的业界精英,也有精通并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专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拥有海外留学或从业经历、见识与才华兼备的优秀年轻人。正是这些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带来的经验和眼光,赋予了博物馆团队独树一帜的开阔视野。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展示故宫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已成为团队的工作习惯与最大优势之一。


来自新加坡的陈丽安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取得艺术史与考古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清康雍乾时期宫廷与民间的艺术交流。她曾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和世界顶尖艺术拍卖行任职,负责策展研究及出版工作。如今已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的她,近年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馆中4号展厅的“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展览上。


“我们团队非常国际化,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不同的职业背景,了解外国观众欣赏中国文化时的心理和思考,因此策展时便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视角,能把中国故事讲好,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优势。”陈丽安十分自豪也倍感幸运,“作为艺术史领域的从业者,能与来自故宫的顶尖专家和珍贵文物打交道,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机遇。”


“都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实不是的”

古今荟萃,中外合璧,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是西九文化区的缩影。陈智思说,自己生长于港英殖民时代,成年以前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仅来源于书本,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文明只寄付于寥寥数语,他与这片土地上的许多同胞一样,无法亲身体会历史的真实触感。回归25年来,官方与民间各层面的交流往来迅速扩大,封闭已久的“血脉”得以打通。特区政府对文化领域的重视与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所在的西九文化区占地40公顷,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文化建设项目,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提出的设想。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动与建设,除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外,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M+视觉文化博物馆等相继落成。兼任M+博物馆董事局主席的陈智思表示,西九有潜质发展为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区。


“以前很多人都说香港是个文化沙漠,因为始终都是觉得文化这种事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挣钱。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全世界的人才去到一个地方,他不仅仅是去那里赚钱这么简单。他通常是整个家庭迁移过去,要看看你读书的设施好不好,城市安不安全,文化水平如何。”陈智思由衷表示,希望香港能真正把文化艺术打造至跟金融一样的档次,这样才能将这座城市的竞争性维持好。


中华文明的滋养与底蕴赋予香港前进动力

“我是学历史专业出身的,我们看待历史不应该停留在过去,还要发展、往前走。我觉得这个意义更大。”在馆长吴志华眼中,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是对中华文脉的真实记录与集中体现,也都蕴藏着澎湃的生命力。眼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团队正在做的,恰是挖掘与呈现这股生命力,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心驰神往,矢志不渝。

而香港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本身也离不开“寻根溯源”、“吐故纳新”。正是经历了无数次对中华历史传统的“传承”与“开拓”,香港得以汲取锐意进取的源动力与精神密码。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在促进文化认同与人心“回归”方面,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共同基因始终是不灭的凝聚力。也正是五千年文明赋予的滋养与底蕴,让这颗东方明珠拥有逸兴遄飞的雍容气度,以更自信的姿态屹立在时代潮头,吸引四面八方的有志者来到这里,在碰撞交融之际,把香港打造得熠熠生辉。未来香港将如何求变求新,在充分运用中西并蓄优势、对外展现中国真实面貌的同时,带动全港社会人心回归、激发万众继续前进的信心,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狄竞,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视频剪辑丨李可歆
排版丨郑志佳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